報告簡介
抽水蓄能,即利用水作為儲能介質,通過電能與勢能相互轉化,實現電能的儲存和管理。抽水蓄能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電力系統綠色低碳清潔靈活調節電源,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一、2022年抽水蓄能發展現狀回顧
1.抽水蓄能站點資源
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納入規劃的抽水蓄能站點資源總量約8.14億千瓦,其中已建3639萬千瓦,在建6153萬千瓦。中國已納入規劃的抽水蓄能站點資源量中,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南方、西南、西北電網的資源量分別為10500萬千瓦、8000萬千瓦、10500萬千瓦、12500萬千瓦、9700萬千瓦、14300萬千瓦、15900萬千瓦。
2.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
中國抽水蓄能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產業鏈體系已基本形成。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新增裝機容量8.8GW,截至2022年底抽水蓄能累計裝機容量達45.19GW,較2021年增長24.18%。在政策引導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預計到2025年裝機容量將達到62GW,到2030年達到120GW左右。
中國抽水蓄能新增裝機容量

3.各地區裝機情況
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建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規模達到3639萬千瓦,居世界首位。從全國各。▍^、市)抽水蓄能電站裝機情況來看,廣東、浙江、安徽、江蘇、河北等地裝機容量排名前列,分別達到798萬千瓦、563萬千瓦、348萬千瓦、260萬千瓦、187萬千瓦,前五名地區裝機總容量合計占比達75.38%。
4.全國已核準抽水蓄能項目情況
近年來,我國抽水蓄能建設規模正在加快推進。根據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數據,截至2023年2月,全國已核準抽水蓄能電站67個項目,投資金額合計約6116億元。其中,截至2023年2月已核準電站8個,裝機規模合計949.5萬千瓦,投資金額約685億元,裝機規模已超2021年。
5.市場競爭格局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截至2021年底國網新源公司在運和在建抽水蓄能規模分別為2351、4578萬千瓦,占比分別約65%和74.4%,在抽水蓄能開發建設及運營市場中占據絕對領導地位。
二、抽水蓄能未來發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近年來,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抽水蓄能行業發展與創新,《關于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電力可靠性管理辦法(暫行)》《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等產業政策為抽水蓄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
2.抽水蓄能應用領域更加廣泛
目前,在我國能源利用領域中,火電仍然占據大量比重,抽水蓄能發電裝機僅占1.53%。未來,隨著抽水蓄能電站的增多,抽水蓄能應用領域將更加廣泛!八L光蓄一體化”“風光蓄一體化”應用場景也將逐步打開,建立“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模式。在城市周邊、抽水蓄能資源站點聚集地,抽水蓄能將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抽水蓄能電站受到更多重視。
3.抽水蓄能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在國家大力推動抽水蓄能產業建設下,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隨著國家電投集團、國家能源集團等投資者和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鐵建等施工隊伍加入下,產業集群逐漸擴大,抽水蓄能產業鏈完整度也進一步提高。在技術升級加持下,產業鏈互動協調更加流暢,產業的配套能力也將增強。隨著行業規模擴大,抽水蓄能將與旅游等產業進行融合,將形成一批圍繞抽水蓄能項目的特色項目。
報告目錄
2023-2027年中國抽水蓄能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第一章 抽水蓄能相關概述
第二章 2020-2022年儲能行業發展綜合分析
2.1 全球儲能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1.1 產業發展歷程
2.1.2 儲能裝機規模
2.1.3 市場結構分析
2.1.4 區域分布狀況
2.1.5 行業需求狀況
2.1.6 商業模式分析
2.1.7 國際經驗借鑒
2.2 中國儲能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2.1 行業發展階段
2.2.2 市場運行特征
2.2.3 市場發展規模
2.2.4 新增儲能容量
2.2.5 市場需求分析
2.2.6 行業成本分析
2.2.7 行業景氣指數
2.2.8 商業模式分析
2.3 2020-2022年中國儲能項目分析
2.3.1 2020年儲能市場項目分析
2.3.2 2021年儲能市場項目分析
2.3.3 2022年儲能市場項目動態
2.4 中國儲能產業鏈整體分析
2.4.1 儲能產業鏈結構
2.4.2 產業鏈區域分布
2.4.3 產業鏈企業分布
2.4.4 產業鏈企業動向
2.4.5 產業鏈衍生方向
2.5 中國儲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2.5.1 儲能商業化前景展望
2.5.2 儲能市場發展思路
2.5.3 儲能行業市場空間測算
2.5.4 儲能行業市場需求預測
第三章 2020-2022年國際抽水蓄能行業發展狀況及經驗借鑒
3.1 世界抽水蓄能發展狀況
3.1.1 世界抽水蓄能發展歷程
3.1.2 國際抽水蓄能發展現狀
3.1.3 國際抽水蓄能區域進展
3.1.4 全球抽水蓄能發展展望
3.1.5 國際抽水蓄能經驗借鑒
3.2 日本抽水蓄能發展分析
3.2.1 日本抽水蓄能裝機規模
3.2.2 日本抽水蓄能電價機制
3.2.3 日本抽水蓄能發展經驗
3.3 美國抽水蓄能發展分析
3.3.1 美國抽水蓄能建設進展
3.3.2 美國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3.3.3 美國抽水蓄能調度模式
3.3.4 美國抽水蓄能發展經驗
3.4 其他國家或地區抽水蓄能發展分析
3.4.1 歐洲
3.4.2 英國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4.1 經濟環境
4.1.1 宏觀經濟概況
4.1.2 工業經濟運行
4.1.3 對外經濟分析
4.1.4 固定資產投資
4.1.5 宏觀經濟展望
4.2 政策環境
4.2.1 抽水蓄能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4.2.2 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
4.2.3 抽水蓄能采購標準體系構建
4.2.4 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
4.2.5 加快抽水蓄能項目開發建設
4.2.6 碳中和相關政策發展推動
4.3 社會環境
4.3.1 能源消費總量
4.3.2 節能減排形勢
4.3.3 “雙碳”目標背景
4.3.4 清潔能源建設
4.4 水電環境
4.4.1 水電行業建設成就
4.4.2 水電裝機容量分布
4.4.3 水力發電量分析
4.4.4 水電項目發展動態
4.4.5 水電項目發展方向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發展整體情況分析
5.1 中國抽水蓄能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5.1.1 抽水蓄能裝機規模
5.1.2 抽水蓄能市場占比
5.1.3 抽水蓄能技術水平
5.1.4 抽水蓄能企業競爭
5.1.5 抽水蓄能主要問題
5.1.6 抽水蓄能發展建議
5.2 中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狀況分析
5.2.1 抽水蓄能電站發展歷程
5.2.2 抽水蓄能電站功能作用
5.2.3 抽水蓄能電站發展成就
5.2.4 抽水蓄能電站投產情況
5.2.5 抽水蓄能電站盈利分析
5.3 中國抽水蓄能電站選址分析
5.3.1 常規抽水蓄能電站選址策略
5.3.2 新型抽水蓄能電站選址策略
5.3.3 抽水蓄能電站選址研究瓶頸
5.3.4 抽水蓄能電站選址研究方向
5.4 中國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合理發展分析
5.4.1 開發利用現狀
5.4.2 調度運營情況
5.4.3 發展特點分析
5.4.4 建設開發潛力
5.4.5 建設開發建議
5.5 中國抽水蓄能電站區域開發競爭力分析
5.5.1 區域分布情況
5.5.2 華東區域
5.5.3 西北區域
5.5.4 華北區域
5.5.5 華中區域
5.6 海水抽水蓄能電站設計關鍵技術分析
5.6.1 資源評估與選址原則分析
5.6.2 水工建筑物設計關鍵點
5.6.3 機電設計關鍵技術分析
5.6.4 海水抽水蓄能技術展望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建設分析
6.1 抽水蓄能電站數字化建設概況
6.1.1 抽水蓄能電站數字化建設背景
6.1.2 抽水蓄能電站數字化建設現狀
6.1.3 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介紹
6.1.4 抽水蓄能數字化電站主要特點
6.2 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建設實踐
6.2.1 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設計思路
6.2.2 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總體架構
6.2.3 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業務應用
6.2.4 抽水蓄能數字化智能電站實踐路徑
6.3 智能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數據中心建設分析
6.3.1 工程建設背景
6.3.2 工程數據中心架構
6.3.3 規劃設計管理
6.3.4 工程建設管理
6.3.5 運行維修管理
6.3.6 工程數據中心建設思路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電站電價機制及運營模式分析
7.1 國內外抽水蓄能電站電價機制及效益
7.1.1 內部核算制
7.1.2 租賃制付費
7.1.3 兩部制電價
7.1.4 參與電力市場競價
7.1.5 固定收入+變動競價
7.2 國內抽水蓄能價格政策演變分析
7.2.1 政策演變第一個階段
7.2.2 政策演變第二個階段
7.2.3 政策演變第三個階段
7.2.4 完善價格機制關鍵問題
7.3 國內抽水蓄能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分析
7.3.1 儲能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分析
7.3.2 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計算流程
7.3.3 電化學儲能與抽水蓄能對比分析
7.4 國內抽水蓄能電站運營模式分析
7.4.1 電網統一經營
7.4.2 聯合租賃經營
7.4.3 獨立經營模式
7.4.4 委托電網經營
7.5 國內抽水蓄能電站盈利能力分析
7.5.1 新價格機制分析
7.5.2 電量電價盈利分析
7.5.3 建設運維成本分析
7.6 國內抽水蓄能電站運營體系建設建議
7.6.1 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
7.6.2 設定合理的發展目標
7.6.3 推動新一輪選點規劃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發展分析
8.1 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分析
8.1.1 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的背景
8.1.2 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的意義
8.1.3 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的現狀
8.1.4 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的原則
8.2 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工業旅游產業的保障措施
8.2.1 現代化要素配置
8.2.2 品牌化營銷
8.2.3 標準化系統建設
8.2.4 專業化資源整合
8.2.5 財力保障措施
8.3 典型抽水蓄能風景區項目建設案例分析
8.3.1 項目基本介紹
8.3.2 項目建設內容
8.3.3 項目投資情況
8.3.4 投資回報預測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國典型抽水蓄能電站發展狀況分析
9.1 豐寧抽水蓄能電站
9.1.1 電站基本介紹
9.1.2 電站建設成效
9.1.3 電站裝機規模
9.1.4 電站建設動態
9.2 惠州抽水蓄能電站
9.2.1 電站基本介紹
9.2.2 工程建設意義
9.2.3 推力軸承安裝工藝
9.2.4 安全監測系統優化
9.3 廣州抽水蓄能電站
9.3.1 電站基本介紹
9.3.2 電站發展歷程
9.3.3 電站建設成就
9.3.4 旅游景區建設情況
9.4 洪屏抽水蓄能電站
9.4.1 電站基本介紹
9.4.2 電站建設成效
9.4.3 電站基本特性
9.4.4 電站綜合效率
9.5 陽江抽水蓄能電站
9.5.1 電站基本介紹
9.5.2 電站發展歷程
9.5.3 電站建設成效
9.5.4 電站建設動態
9.6 梅州抽水蓄能電站
9.6.1 電站基本介紹
9.6.2 電站發展歷程
9.6.3 電站建設成效
9.6.4 電站建設動態
9.7 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
9.7.1 電站基本介紹
9.7.2 電站發展歷程
9.7.3 電站裝機規模
9.7.4 電站建設動態
第十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重點區域發展狀況分析
10.1 吉林省
10.1.1 吉林省抽水蓄能建設的必要性
10.1.2 吉林省抽水蓄能電站發展歷程
10.1.3 吉林省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條件
10.1.4 吉林省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建議
10.2 廣東省
10.2.1 廣東抽水蓄能政策環境
10.2.2 廣東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10.2.3 深圳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10.2.4 肇慶浪江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10.3 浙江省
10.3.1 浙江抽水蓄能政策環境
10.3.2 浙江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10.3.3 浙江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動態
10.3.4 浙江抽水蓄能企業布局
10.4 重慶市
10.4.1 重慶抽水蓄能電站的必要性
10.4.2 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10.4.3 重慶抽水蓄能研發進展
10.5 山東省
10.5.1 山東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10.5.2 山東沂蒙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10.5.3 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建設
10.6 河南省
10.6.1 河南抽水蓄能電站發展情況
10.6.2 河南抽水蓄能電站綜合效益
10.6.3 河南抽水蓄能電站發展建議
10.7 蒙西地區
10.7.1 蒙西抽水蓄能裝機容量
10.7.2 烏海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
10.7.3 蒙西抽水蓄能全生命周期成本收益
10.7.4 蒙西抽水蓄能發展面臨的挑戰
10.8 其他地區
10.8.1 江蘇
10.8.2 湖南醴陵
10.8.3 海南瓊中
10.8.4 青海
10.8.5 福建
10.8.6 四川
10.8.7 廣西
10.8.8 新疆
第十一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主要設備供應狀況分析
11.1 水輪機
11.1.1 水輪機工作原理介紹
11.1.2 水輪機主要類型分析
11.1.3 水輪機進出口數據分析
11.1.4 抽水蓄能電站水輪機選擇原理
11.1.5 水輪機未來發展趨勢
11.2 發電機
11.2.1 發電機基本介紹及分類
11.2.2 發電機組產量數據分析
11.2.3 發電機組進出口數據分析
11.2.4 水輪發電機技術成果
11.2.5 水輪發電機組典型企業
11.3 水泵
11.3.1 水泵基本介紹及分類
11.3.2 水泵水輪機水環特性分析
11.3.3 真空泵進出口數據分析
11.4 進水閥
11.4.1 進水閥工作原理介紹
11.4.2 進水閥技術要求分析
11.4.3 抽水蓄能電站進水球閥發展
第十二章 2020-2022年中國抽水蓄能應用領域之新型電力系統分析
12.1 中國電力工業運行現狀分析
12.1.1 全社會用電量情況
12.1.2 全國發電生產情況
12.1.3 全國發電裝機容量
12.1.4 設備利用時間情況
12.1.5 電力投資完成情況
12.2 中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分析
12.2.1 電力系統的革新分析
12.2.2 對新型電力系統的認識
12.2.3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
12.2.4 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形勢
12.2.5 新型電力系統的底層邏輯
12.2.6 新型電力系統政策配套分析
12.2.7 新型電力系統的特征與挑戰
12.3 抽水蓄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12.3.1 抽水蓄能助力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12.3.2 新型電力系統對抽水蓄能的需求
12.3.3 抽水蓄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作用
12.3.4 抽水蓄能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功能模型
第十三章 2020-2023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3.1 中國電建
13.1.1 企業發展概況
13.1.2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動態
13.1.3 經營效益分析
13.1.4 業務經營分析
13.1.5 財務狀況分析
13.1.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1.7 公司發展戰略
13.2 國投電力
13.2.1 企業發展概況
13.2.2 經營效益分析
13.2.3 業務經營分析
13.2.4 財務狀況分析
13.2.5 核心競爭力分析
13.2.6 公司發展戰略
13.3 哈電集團
13.3.1 企業發展概況
13.3.2 企業經營狀況
13.3.3 抽水蓄能業務布局狀況
13.3.4 抽水蓄能技術研發進展
13.3.5 抽水蓄能電站簽約動態
13.4 國家電網
13.4.1 企業發展概況
13.4.2 企業經營狀況
13.4.3 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
13.4.4 子公司國網新源建設規模
13.5 南方電網
13.5.1 企業發展概況
13.5.2 企業經營狀況
13.5.3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動態
13.5.4 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布局
第十四章 中國抽水蓄能行業投資分析及風險預警
14.1 抽水蓄能行業投資分析
14.1.1 行業投資機會
14.1.2 行業投資價值
14.1.3 行業投資要點
14.1.4 行業投資成本
14.2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風險分析
14.2.1 環境風險
14.2.2 經營風險
14.2.3 投資風險
14.3 抽水蓄能行業投資建議
14.3.1 政策推進策略建議
14.3.2 企業競爭力提升建議
第十五章 2023-2027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前景趨勢預測
15.1 中國抽水蓄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5.1.1 經濟效益對抽水蓄能發展的影響
15.1.2 政策機制對抽水蓄能發展的影響
15.1.3 生態環境對抽水蓄能發展的影響
15.2 中國抽水蓄能行業發展前景
15.2.1 行業前景展望
15.2.2 碳達峰、碳中和推動
15.2.3 能源轉型助力
15.2.4 行業需求潛力
15.3 “十四五”中國抽水蓄能行業發展展望
15.3.1 行業發展階段
15.3.2 行業發展重點
15.3.3 行業發展目標
15.4 中國抽水蓄能行業發展趨勢
15.4.1 項目的建設原則
15.4.2 未來發展新方向
15.4.3 智能化建造趨勢
15.5 2023-2027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預測分析
15.5.1 2023-2027年中國抽水蓄能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5.5.2 2023-2027年中國抽水蓄能累計裝機規模預測
圖表目錄
圖表1 儲能解決電源側偏差和電力峰谷的問題
圖表2 2020年可再生能源預測曲線與實際曲線存在偏差
圖表3 儲能系統削峰填谷示意圖
圖表4 儲能調頻示意圖
圖表5 各類儲能技術特性
圖表6 儲能是能源結構轉型重要一環
圖表7 儲能技術發展歷程回顧
圖表8 2014-2021年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統計情況
圖表9 截止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裝機類型分布
圖表10 截止2021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裝機類型分布
圖表11 2021年全球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地區分布
圖表12 全球各國儲能相關政策制定路線分析情況
圖表13 中國儲能產業發展歷程
圖表14 截止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裝機類型分布
圖表15 截至2021年底中國電力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
圖表16 2020年我國新增投運儲能項目裝機容量占比
圖表17 2030-2060年我國電源裝機容量
圖表18 國內部分儲能EPC項目報價統計
圖表19 儲能電站全生命周期成本構成
圖表20 儲能系統成本構成
圖表21 典型儲能方式的度電成本
圖表22 發電側配合新能源送出示意
圖表23 用戶側削峰填谷示意
圖表24 無政策傾斜下各側儲能成本收益相對情況
圖表25 國內部分地區調峰調頻服務價格指引
圖表26 目前我國不同地區峰谷價比
圖表27 現階段與電價機制調整后峰谷價差
圖表28 現階段與調整后尖峰時段較峰時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