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簡介
氫能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
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主要制備方式包括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甲醇制氫、工業副產制氫、煉廠氣制氫、焦爐煤氣制氫等。氫能根據生產的來源,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覛鋪碓从诨剂,成本低,但是碳排放量大。藍氫也是來源于化石燃料,但使用了碳捕捉、利用與儲存(CCUS)等先進技術,碳排放量較小。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制備的氫氣,制備過程沒有碳排放,但是成本較高。
中國氫氣產量達到3342萬噸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在2017-2021年中國氫氣產量逐漸增長,2021年氫氣產量約3342萬噸,較2020年增長33.68%。
2030年以后中國氫能需求量將激增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測,2020年以后中國氫能需求將持續增加,尤其是2030年以后,為達成“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氫能需求量將大增。到2060年,中國氫能年需求將超過1.3億噸。
加氫站數量超270座
燃料電池車是氫能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而加氫站是給氫能源汽車提供氫氣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增長,加氫站需求提升,中國加氫站數量也逐年增長。截止2022年6月,中國加氫站數量超過270座,較2018年加氫站數量增長超10倍。
行業政策解解讀
中國氫能行業處于發展初期,達到行業成熟期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2022年3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到203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到2035年,形成多元應用生態。
綜上所述,氫能根據生產的來源,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2021年底,中國氫能產量超過3300萬噸。從需求端看,未來中國氫能需求量將持續增長,到2060年預期年需求超1.3億噸。從下游應用看,中國加氫站數量超過270座。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等規劃,未來中國氫能產業將逐漸完善。
報告目錄
2023-2027年中國氫能產業鏈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第一章 2021-2023年氫能產業運行綜況
第二章 氫能產業鏈結構及相關企業分析
2.1 氫能產業鏈基本結構
2.1.1 氫能上下游產業鏈構成
2.1.2 氫能源產業鏈相關設備
2.2 氫能產業鏈主要環節
2.2.1 制氫層面
2.2.2 儲運氫層面
2.2.3 用氫層面
2.3 氫能源產業鏈相關企業
2.3.1 上游相關企業
2.3.2 中游相關企業
2.3.3 下游相關企業
第三章 中國氫能制造原料及技術分析
3.1 氫能源的制造原料市場分析
3.1.1 制氫原料占比情況
3.1.2 天然氣市場運行狀況
3.1.3 甲醇市場運行狀況
3.1.4 煤炭市場運行狀況
3.1.5 水資源總量規模狀況
3.2 氫能源的制取技術分類
3.2.1 化石燃料制氫技術
3.2.2 電解水制氫技術
3.2.3 工業副產氣制氫技術
3.2.4 生物制氫技術
3.2.5 制氫方式對比
3.3 化石燃料制氫細分技術
3.3.1 煤制氫技術分析
3.3.2 天然氣制氫技術
3.3.3 甲醇制氫技術
3.3.4 氨氣制氫技術
3.3.5 焦爐氣制氫技術
3.4 電解水制氫技術分析
3.4.1 電解水制氫技術原理
3.4.2 水電解制氫技術特點
3.4.3 低電耗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
3.4.4 SPE電解水制氫技術
3.4.5 SOEC電解水制氫技術
3.4.6 光解水制氫技術
3.4.7 碘硫法化學制氫技術
3.5 核能制氫技術分析
3.5.1 核能制氫原理
3.5.2 能源轉化的途徑
3.5.3 核能制氫主要工藝
3.5.4 核能制氫研究進展
第四章 2021-2023年氫能源制造產業發展分析
4.1 氫氣制造產業發展綜況
4.1.1 制氫能力狀況分析
4.1.2 制氫工業基礎良好
4.1.3 制氫產業競爭格局
4.1.4 區域制氫特點分析
4.1.5 生產耗電成本分析
4.1.6 企業布局制氫領域
4.2 煤制氫產業發展分析
4.2.1 煤制氫技術狀況
4.2.2 煤制氫產業規模
4.2.3 煤制氫成本分析
4.2.4 煤企布局煤制氫
4.2.5 煤制氫推廣問題
4.3 甲醇制氫產業分析
4.3.1 甲醇制氫裝置產業
4.3.2 甲醇制氫成本分析
4.3.3 推廣應用障礙分析
4.4 電解水制氫產業分析
4.4.1 水電解產業發展歷程
4.4.2 電解水制氫技術組成
4.4.3 電解水制氫成本分析
4.4.4 電解水制氫技術研究
4.4.5 央企布局電解水制氫
4.4.6 電解水制氫產業困境
4.5 工業副產制氫產業
4.5.1 工業副產氫的組成
4.5.2 工業副產制氫規模
4.5.3 工業副產制氫區域
4.5.4 工業副產制氫成本分析
4.5.5 焦爐氣制氫產業
4.5.6 氯堿副產氫氣產業
4.5.7 丙烷脫氫和乙烷裂解副產制氫
第五章 2021-2023年氫能儲運技術及產業運行綜況
5.1 氫能源的儲存技術分類
5.1.1 氫能的存儲要求
5.1.2 儲氫方式分類
5.1.3 高壓氣態儲氫技術
5.1.4 液態儲氫技術
5.1.5 固態儲氫技術
5.1.6 儲氫方式對比
5.1.7 其他儲氫方式
5.2 氫能源的儲存設備分析
5.2.1 高壓氣態儲氫容器
5.2.2 鋼制儲氫瓶
5.2.3 玻璃纖維纏繞鋼瓶
5.2.4 35MPa碳纖維纏繞瓶
5.3 氫能源的運輸技術分類
5.3.1 常見運輸方式
5.3.2 高壓氣態運輸
5.3.3 液氫運輸
5.3.4 管道運輸
5.3.5 固態儲氫運輸
5.4 低溫液氫的運輸方式分析
5.4.1 槽車運輸
5.4.2 罐式集裝箱運輸
5.4.3 船舶運輸
5.4.4 管道運輸
5.5 氫能儲運產業運行綜況
5.5.1 氫能儲運產業狀況
5.5.2 氫能儲運成本分析
5.5.3 氫能運輸模式對比
5.5.4 輸氫管道建設狀況
第六章 2021-2023年氫能源的加注及基礎設施建設分析
6.1 氫能源的加注分析
6.1.1 氫能的加注方式
6.1.2 氫能加注成本分析
6.2 加氫站的基本類型
6.2.1 根據氫氣生產的地點分類
6.2.2 根據站內氫氣儲存相態不同
6.2.3 根據供氫壓力等級不同
6.3 加氫站的相關設備
6.3.1 壓縮機
6.3.2 儲氫容器
6.3.3 加氫機
6.4 國際加氫站產業發展綜述
6.4.1 全球加氫站建設規模
6.4.2 全球加氫站區域分布
6.4.3 各州加氫站建設狀況
6.4.4 全球加氫站建設預測
6.5 中國加氫站投資建設綜況
6.5.1 加氫站建設利好政策
6.5.2 地區加氫站補貼政策
6.5.3 加氫站相關技術標準
6.5.4 加氫站技術規范發布
6.5.5 國內加氫站建設規模
6.5.6 城市群加氫站建設情況
6.5.7 加氫站建成主要形式
6.5.8 加氫站建設企業分類
6.6 加氫站建設成本效益分析
6.6.1 初始投資構成
6.6.2 運營成本構成
6.6.3 盈利規模測算
6.6.4 能耗成本來源
6.6.5 用地成本簡析
6.6.6 降本技術分析
6.6.7 降本路徑分析
6.7 加氫站建設的關鍵要素分析
6.7.1 加氫站與FCV的良性循環
6.7.2 加氫站基礎設施完備程度
6.7.3 加氫站的核心設備
第七章 2021-2023年氫能源下游應用分析
7.1 氫能源應用發展綜況
7.1.1 氫能利用技術分析
7.1.2 終端用氫價格分析
7.1.3 氫能應用存在的問題
7.1.4 氫能應用布局的建議
7.2 氫能源的應用模式分析
7.2.1 應用路線的劃分
7.2.2 罐氫應用路線分析
7.2.3 水氫應用路線分析
7.2.4 主流應用路線的區別
7.2.5 主流應用路線的聯系
7.3 交通領域
7.3.1 氫燃料客車
7.3.2 氫能源公交
7.3.3 氫燃料重卡
7.3.4 氫能源乘用車
7.3.5 氫燃料叉車
7.3.6 氫能船舶
7.3.7 氫能港口
7.3.8 軌道交通
7.4 工業領域
7.4.1 應用潛力分析
7.4.2 工業應用領域
7.4.3 工業應用需求
7.4.4 石化應用領域
7.4.5 鋼鐵應用領域
7.4.6 應用對策分析
7.5 新能源領域
7.5.1 應用背景分析
7.5.2 應用原理分析
7.5.3 應用模式分析
7.5.4 應用場景分析
7.5.5 潛力企業分析
7.5.6 重點應用方向
7.6 電力系統領域
7.6.1 電力系統領域
7.6.2 便攜式移動電源
7.6.3 通信備用電源
7.6.4 電網領域
7.7 其他應用領域
7.7.1 氫能住宅
7.7.2 航空領域
7.7.3 無人機領域
第八章 2021-2023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分析
8.1 氫燃料電池的基本介紹
8.1.1 氫燃料電池的概念
8.1.2 氫燃料電池的優缺點
8.1.3 氫燃料電池的應用優勢
8.1.4 氫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
8.1.5 氫燃料電池的技術體系
8.2 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綜況
8.2.1 技術研發進展
8.2.2 技術水平提升
8.2.3 產業發展階段
8.2.4 重點應用市場
8.2.5 裝機規模特點
8.2.6 成本下降趨勢
8.3 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格局
8.3.1 競爭主體分析
8.3.2 區域發展集群
8.4 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問題
8.4.1 行業產業鏈層面
8.4.2 基礎設施層面
8.5 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瓶頸
8.5.1 技術差距
8.5.2 零部件方面
8.5.3 成本障礙
8.5.4 燃料來源
8.5.5 儲藏與安全
8.6 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對策
8.6.1 加強技術研發布局
8.6.2 加強關鍵資源整合
8.6.3 逐步完善行業標準
8.6.4 構建產業政策體系
8.6.5 行業布局模式建議
第九章 2021-2023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分析
9.1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動因
9.1.1 應用優勢
9.1.2 減排優勢
9.1.3 政策環境
9.1.4 補貼因素
9.1.5 技術因素
9.2 氫燃料汽車產業運行綜況
9.2.1 產業價值鏈
9.2.2 階段發展特點
9.2.3 發展規劃路線
9.2.4 整體發展態勢
9.2.5 關鍵技術路線
9.2.6 標準建設進展
9.2.7 示范城市群
9.3 氫能汽車市場規模狀況
9.3.1 保有量規模
9.3.2 產銷規模狀況
9.3.3 市場結構分析
9.4 氫能汽車產業競爭格局分析
9.4.1 各國競爭格局
9.4.2 企業競爭格局
9.4.3 車企布局狀況
9.4.4 企業合作動態
9.5 氫燃料電池汽車項目招標狀況
9.5.1 招標項目規模
9.5.2 招標項目特點
9.5.3 招標車型分布
9.5.4 招標金額排名
9.5.5 中標企業分析
9.6 氫能產業汽車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
9.6.1 行業整體發展困境
9.6.2 行業發展布局原則
9.6.3 行業整體發展建議
第十章 2020-2023年氫能產業鏈典型企業分析
10.1 上游典型企業分析
10.1.1 昊華科技
10.1.1.1 企業發展概況
10.1.1.2 技術發展實力
10.1.1.3 經營效益分析
10.1.1.4 業務經營分析
10.1.1.5 財務狀況分析
10.1.1.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1.1.7 公司發展戰略
10.1.1.8 未來前景展望
10.1.2 勝幫科技
10.1.2.1 企業發展概況
10.1.2.2 項目布局狀況
10.1.2.3 經營模式分析
10.1.2.4 盈利模式分析
10.1.3 雪人股份
10.1.3.1 企業發展概況
10.1.3.2 氫能產業布局
10.1.3.3 經營效益分析
10.1.3.4 業務經營分析
10.1.3.5 財務狀況分析
10.1.3.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1.3.7 公司發展戰略
10.1.3.8 未來前景展望
10.2 中游典型企業分析
10.2.1 中材科技
10.2.1.1 企業發展概況
10.2.1.2 氫能產業布局
10.2.1.3 氫能業務合作
10.2.1.4 經營效益分析
10.2.1.5 業務經營分析
10.2.1.6 財務狀況分析
10.2.1.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2.1.8 公司發展戰略
10.2.1.9 未來前景展望
10.2.2 富瑞特裝
10.2.2.1 企業發展概況
10.2.2.2 主要業務布局
10.2.2.3 氫能投資布局
10.2.2.4 經營效益分析
10.2.2.5 業務經營分析
10.2.2.6 財務狀況分析
10.2.2.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2.2.8 未來前景展望
10.2.3 厚普股份
10.2.3.1 企業發展概況
10.2.3.2 加氫設備行業
10.2.3.3 行業發展地位
10.2.3.4 經營效益分析
10.2.3.5 業務經營分析
10.2.3.6 財務狀況分析
10.2.3.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2.3.8 公司發展戰略
10.2.3.9 未來前景展望
10.3 下游典型企業分析
10.3.1 大洋電機
10.3.1.1 企業發展概況
10.3.1.2 主要業務模式
10.3.1.3 企業發展地位
10.3.1.4 經營效益分析
10.3.1.5 業務經營分析
10.3.1.6 財務狀況分析
10.3.1.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3.1.8 公司發展戰略
10.3.1.9 未來前景展望
10.3.2 億華通
10.3.2.1 企業發展概況
10.3.2.2 主要業務模式
10.3.2.3 主要產品系統
10.3.2.4 經營效益分析
10.3.2.5 業務經營分析
10.3.2.6 財務狀況分析
10.3.2.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3.2.8 公司發展戰略
10.3.2.9 未來前景展望
10.3.3 上汽集團
10.3.3.1 企業發展概況
10.3.3.2 汽車銷售板塊
10.3.3.3 氫能投資項目
10.3.3.4 經營效益分析
10.3.3.5 業務經營分析
10.3.3.6 財務狀況分析
10.3.3.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3.3.8 公司發展戰略
10.3.3.9 未來前景展望
10.3.4 宇通客車
10.3.4.1 企業發展概況
10.3.4.2 主要業務模式
10.3.4.3 氫能產業布局
10.3.4.4 經營效益分析
10.3.4.5 業務經營分析
10.3.4.6 財務狀況分析
10.3.4.7 核心競爭力分析
10.3.4.8 公司發展戰略
10.4 央企布局氫能產業鏈
10.4.1 企業規模分析
10.4.2 產業鏈布局狀況
10.4.3 企業布局動態
第十一章 2021-2023年氫能產業鏈相關投資項目分析
11.1 上游相關項目分析
11.1.1 電解水制氫項目
11.1.2 甲醇制氫項目
11.1.3 風電制氫項目
11.1.4 生物制氫項目
11.1.5 煤制氫項目
11.2 中游相關項目分析
11.2.1 液態氫氣儲運項目
11.2.2 液氫裝置/設備項目
11.2.3 氫氣變壓充裝項目
11.2.4 氫氣管道運輸項目
11.2.5 車載供氫瓶募資項目
11.3 下游相關項目分析
11.3.1 加氫站投資項目
11.3.2 氫燃料電池項目
11.3.3 氫能汽車投資項目
11.4 全產業鏈型項目分析
11.4.1 氫能產業鏈整體合作項目
11.4.2 材料企業布局氫能全產業鏈
11.4.3 煤炭企業布局氫能全產業鏈
11.4.4 電力企業投資氫能產業基地
11.4.5 電氣企業布局氫能全產業鏈
第十二章 2023-2027年氫能產業鏈投資機遇及前景預測分析
12.1 氫能產業投資機遇分析
12.1.1 氫能產業投資政策機遇
12.1.2 成為雙碳目標實現途徑
12.1.3 氫能資源供給機遇分析
12.1.4 氫能產業資本投資增速
12.1.5 氫能企業上市融資加快
12.1.6 氫能產業投資時機合適
12.2 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氫能產業投資動態分析
12.2.1 投資項目綜述
12.2.2 投資區域分布
12.2.3 投資模式分析
12.2.4 典型投資案例
12.3 氫能制備產業投資熱點
12.3.1 新能源制氫產業
12.3.2 電解水制氫產業
12.3.3 制氫產業發展方向
12.3.4 制氫成本規模預測
12.4 氫能儲運投資機會分析
12.4.1 儲氫技術投資前景
12.4.2 儲氫技術投資熱點
12.5 氫能基建投資機會分析
12.5.1 加氫站投資機遇分析
12.5.2 加氫站投資熱點分析
12.5.3 加氫站建設規模預測
12.5.4 企業加氫站投資規劃
12.6 氫燃料電池投資機會分析
12.6.1 投資前景分析
12.6.2 投資重點分布
12.6.3 投資方向分析
12.6.4 技術投資重點
12.7 氫能汽車投資機會分析
12.7.1 投資效益分析
12.7.2 投資前景展望
12.7.3 投資方向分析
圖表目錄
圖表1 氫的物理性質
圖表2 氫氣的分類與特點
圖表3 人類利用能源形式演化
圖表4 氫能的能源互聯性
圖表5 氫能在能源轉換中的角色
圖表6 全球氫能政策布局概況
圖表7 全球3種氫能發展驅動力
圖表8 日本氫能發展藍圖
圖表9 韓國氫能經濟活性化路線圖主要目標
圖表10 德國《國家氫能戰略》38項措施
圖表11 美國燃料電池和氫能協會《美國氫經濟路線圖》發展目標
圖表12 澳大利亞氫能戰略重點方向
圖表13 2019-2022年國家層面氫能相關政策
圖表14 地區氫能補貼金額匯總(一)
圖表15 地區氫能補貼金額匯總(二)
圖表16 地區氫能補貼金額匯總(三)
圖表17 地區氫能補貼金額匯總(四)
圖表18 氫能技術標準體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