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簡介
自主可控就是依靠自身研發設計,全面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實現信息系統從硬件到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程可控。簡單地說就是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件全都國產化,自主開發、自主制造,不受制于人。
關鍵軟硬件設施與國外仍有差距,主要細分領域已形成國產化產品體系,自主可控勢在必行。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包括安全芯片、安全主機、安全存儲、安全終端、安全網絡設備等)是自主可控的基石,我國在這方面較為薄弱。平臺軟件(包括安全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中間件等)目前已經部分實現國產化替代。
近幾年穩定增長的趨勢保持不變,我國自主可控產業一直保持穩步發展中。2020年自主可控市場規模為1.05萬億,2021年自主可控市場規模大約為1.1萬億。預計2027年我國自主可控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47萬億元。
自主可控關系到國計民生,意義重大,國家政策支持自主可控發展。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興通訊出口權限禁令,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售零部件,史稱“中興禁運事件”。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判處對中興通訊設備有限公司、中興康訊通訊有限公司拒絕出口特權(exportprivileges),即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售通訊設備元器件。美國商務部BIS(產業與安全局)于2019年5月17日凌晨宣布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所有受BIS《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管轄的物品,向華為出口、再出口或進行境內轉讓都必須獲得許可。2019年5月20日,谷歌公司已經暫停與華為公司商業往來。2020年12月美國將中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SMIC)列入“中國軍方企業”(Chinesemilitarycompanies)名單。具有軍方背景的、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已遭到美國官方多輪制裁。
報告目錄
2023-2027年中國自主可控產業市場深度分析及供需格局調研報告
第一章 自主可控相關介紹
第二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2.1 經濟環境
2.1.1 宏觀經濟概況分析
2.1.2 工業生產運行情況
2.1.3 新興產業運行分析
2.1.4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2.1.5 軟件行業運行狀況
2.2 政策環境
2.2.1 信息安全相關政策
2.2.2 集成電路相關政策
2.2.3 自主可控相關政策
2.3 社會環境
2.3.1 中國網絡安全狀況
2.3.2 信息安全事件分析
2.3.3 中美科技競爭現狀
2.3.4 勞動人口結構分析
2.4 產業環境
2.4.1 全球服務器市場規模
2.4.2 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
2.4.3 中國服務器市場規模
2.4.4 中國平板電腦出貨量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行業發展總體分析
3.1 中國自主可控發展分析
3.1.1 自主可控發展歷程
3.1.2 自主可控發展現狀
3.1.3 自主可控發展路徑
3.1.4 國產替代框架分析
3.1.5 國產替代案例分析
3.2 中國自主可控市場運行情況
3.2.1 自主可控市場規模分析
3.2.2 自主可控市場集中度
3.2.3 自主可控企業經營狀況
3.2.4 自主可控產業發展策略
3.2.5 增強自主可控能力路徑
3.3 中國自主可控國家隊發展綜述
3.3.1 中國電子發展狀況
3.3.2 中國電科發展狀況
3.3.3 自主可控優勢分析
第四章 中國自主可控產業鏈解析
4.1 自主可控產業鏈介紹
4.1.1 安全可控產業結構
4.1.2 自主可控產業鏈
4.1.3 自主可控產業體系
4.1.4 自主可控產業格局
4.1.5 自主可控核心廠商
4.2 自主可控產業鏈之芯片
4.2.1 芯片產業鏈分析
4.2.2 芯片產業發展現狀
4.2.3 芯片市場規模狀況
4.2.4 模擬芯片自主可控
4.2.5 汽車芯片自主可控
4.2.6 芯片企業布局情況
4.2.7 芯片行業投融資分析
4.2.8 芯片產業發展機遇
4.3 自主可控產業鏈之CPU
4.3.1 國產CPU發展歷程
4.3.2 CPU自主可控現狀
4.3.3 CPU芯片發展現狀
4.3.4 CUP底層架構解析
4.3.5 細分市場自主可控
4.3.6 CPU企業融資態勢
4.3.7 國產CPU面臨挑戰
4.3.8 CPU行業發展展望
4.4 自主可控產業鏈之操作系統
4.4.1 操作系統發展歷程
4.4.2 操作系統規模狀況
4.4.3 操作系統競爭格局
4.4.4 國產操作系統分析
4.4.5 鴻蒙操作系統發展
4.4.6 操作系統挑戰與建議
4.4.7 自主可控發展前景
4.5 自主可控產業鏈之GPU
4.5.1 GPU產業基本介紹
4.5.2 GPU市場發展現狀
4.5.3 國產GPU發展歷程
4.5.4 國產GPU企業分析
4.5.5 國產GPU發展展望
4.6 自主可控產業鏈之中間件
4.6.1 中間件產業基本介紹
4.6.2 中國中間件市場規模
4.6.3 中間件市場參與主體
4.6.4 中間件行業投融資分析
4.6.5 中間件市場主要問題
4.6.6 中間件市場發展建議
4.6.7 中間件行業發展展望
4.7 自主可控產業鏈之辦公軟件
4.7.1 辦公軟件行業概況
4.7.2 辦公軟件市場規模
4.7.3 辦公軟件用戶規模
4.7.4 辦公軟件競爭格局
4.7.5 金山辦公發展分析
4.7.6 辦公軟件發展展望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之信息安全產業深度分析
5.1 中國信息安全市場運行情況
5.1.1 信息安全發展歷程
5.1.2 信息安全收入規模
5.1.3 信息安全進出口分析
5.1.4 信息安全競爭格局
5.1.5 信息安全專利申請
5.1.6 信息安全投融資分析
5.1.7 信息安全市場展望
5.2 中國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發展背景分析
5.2.1 工業互聯網安全分析
5.2.2 云計算安全風險分析
5.2.3 大數據安全風險分析
5.2.4 人工智能安全風險分析
5.2.5 信息安全需求分布分析
5.3 中國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產業發展分析
5.3.1 自主可控發展背景
5.3.2 自主可控發展現狀
5.3.3 自主可控企業布局
5.3.4 自主可控發展困境
5.3.5 自主可控發展機遇
5.4 中國信息安全細分市場自主可控狀況分析
5.4.1 數據庫市場發展現狀
5.4.2 數據庫自主可控現狀
5.4.3 安全硬件市場分析
5.4.4 安全軟件市場分析
5.4.5 安全保密企業分析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之軍工行業深度分析
6.1 中國軍工行業自主可控發展綜述
6.1.1 國防軍工發展特點
6.1.2 軍工行業運行現狀
6.1.3 自主可控發展背景
6.1.4 自主可控重點領域
6.1.5 自主可控發展現狀
6.1.6 自主可控企業分析
6.1.7 軍工行業發展前景
6.1.8 自主可控發展趨勢
6.2 中國微波組件自主可控分析
6.2.1 微波組件基本概念
6.2.2 微波組件競爭格局
6.2.3 微波組件應用分析
6.2.4 微波組件發展展望
6.2.5 自主可控需求前景
6.2.6 自主可控發展趨勢
6.3 中國連接器自主可控分析
6.3.1 連接器行業基本介紹
6.3.2 連接器市場規模分析
6.3.3 連接器競爭格局分析
6.3.4 連接器自主可控現狀
6.3.5 連接器未來發展展望
6.4 中國碳纖維自主可控分析
6.4.1 碳纖維行業概況
6.4.2 碳纖維市場規模
6.4.3 碳纖維供需分析
6.4.4 自主可控發展現狀
6.4.5 自主可控企業布局
6.4.6 自主可控發展前景
6.5 中國紅外熱像儀自主可控分析
6.5.1 紅外技術發展歷程
6.5.2 紅外熱像儀市場規模
6.5.3 紅外熱像儀供需分析
6.5.4 紅外熱成像應用情況
6.5.5 紅外熱像儀自主可控
6.5.6 紅外熱像儀發展展望
6.6 中國軍隊信息化自主可控分析
6.6.1 軍用通信自主可控
6.6.2 軍工電子自主可控
6.6.3 軍用雷達市場發展
6.6.4 衛星產業自主可控
6.6.5 北斗導航系統建設
6.6.6 軍用光電傳感發展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之通信行業深度分析
7.1 中國通信行業自主可控綜述
7.1.1 通信產業相關介紹
7.1.2 通信行業運行現狀
7.1.3 通信行業競爭格局
7.1.4 自主可控典型企業
7.1.5 自主可控發展策略
7.1.6 通信行業發展前景
7.2 中國5G自主可控發展分析
7.2.1 5G產業運行現狀分析
7.2.2 5G手機出貨規模分析
7.2.3 5G手機市場競爭格局
7.2.4 5G手機自主可控現狀
7.2.5 5G自主可控投資建議
7.3 中國網絡設備自主可控分析
7.3.1 網絡設備產業相關介紹
7.3.2 網絡設備市場規模分析
7.3.3 網絡設備市場競爭格局
7.3.4 網絡設備自主可控狀況
7.3.5 網絡設備行業發展展望
7.4 中國射頻前端自主可控發展分析
7.4.1 射頻前端自主可控現狀
7.4.2 濾波器自主可控分析
7.4.3 功率放大器自主可控
7.4.4 射頻開關自主可控分析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之半導體行業深度分析
8.1 中國半導體自主可控發展分析
8.1.1 半導體產業利潤分布
8.1.2 半導體市場規模分析
8.1.3 半導體競爭格局分析
8.1.4 半導體自主可控現狀
8.1.5 半導體自主可控難題
8.1.6 半導體未來發展展望
8.2 中國集成電路自主可控分析
8.2.1 集成電路供需分析
8.2.2 集成電路產業結構
8.2.3 集成電路貿易分析
8.2.4 集成電路自主可控
8.2.5 集成電路產業展望
8.3 中國半導體設計自主可控分析
8.3.1 半導體設計市場規模
8.3.2 半導體設計區域分布
8.3.3 半導體設計企業數量
8.3.4 半導體設計競爭狀況
8.3.5 半導體設計自主可控
8.3.6 半導體設計技術難題
8.4 中國半導體制造自主可控分析
8.4.1 半導體制造規模分析
8.4.2 半導體制造商業模式
8.4.3 半導體制造競爭格局
8.4.4 半導體制造企業分析
8.4.5 半導體制造技術發展
8.5 中國半導體設備自主可控分析
8.5.1 半導體設備發展歷程
8.5.2 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
8.5.3 半導體設備競爭格局
8.5.4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
8.5.5 半導體設備技術發展
8.5.6 半導體設備發展展望
8.6 中國半導體材料自主可控分析
8.6.1 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
8.6.2 半導體材料市場結構
8.6.3 半導體材料競爭格局
8.6.4 半導體材料自主可控
8.6.5 半導體材料發展展望
第九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之云計算行業分析
9.1 云計算產業發展綜況
9.1.1 云計算基本定義
9.1.2 云計算部署模式
9.1.3 云計算服務模式
9.1.4 云計算產業鏈分析
9.2 全球云計算行業發展現狀
9.2.1 全球云計算發展歷程
9.2.2 全球云計算產業規模
9.2.3 全球云計算競爭格局
9.2.4 典型云計算企業分析
9.3 中國云計算市場運行分析
9.3.1 中國云計算發展歷程
9.3.2 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
9.3.3 中國云計算競爭格局
9.3.4 中國云計算發展展望
9.4 中國云計算自主可控狀況
9.4.1 自主可控發展背景
9.4.2 自主可控發展現狀
9.4.3 自主可控需求分析
9.4.4 企業自主可控動態
9.4.5 自主可控發展趨勢
第十章 2020-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之其他行業分析
10.1 電子特種氣體行業
10.1.1 電子特氣相關概念
10.1.2 電子特氣發展歷程
10.1.3 電子特氣規模狀況
10.1.4 電子特氣競爭格局
10.1.5 電子特氣自主可控
10.1.6 電子特氣發展展望
10.2 金融行業
10.2.1 金融行業運行現狀
10.2.2 自主可控發展歷程
10.2.3 企業自主可控布局
10.2.4 銀行自主可控狀況
10.2.5 證券自主可控現狀
10.3 醫療器械行業
10.3.1 自主可控驅動因素
10.3.2 自主可控品類分析
10.3.3 醫療設備自主可控
10.3.4 高值耗材自主可控
10.3.5 IVD市場自主可控
第十一章 2019-2022年中國自主可控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11.1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11.1.1 企業發展概況
11.1.2 企業經營狀況
11.1.3 關鍵業務進展
11.1.4 自主可控背景
11.1.5 自主可控產品
11.1.6 未來前景展望
11.2 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11.2.1 企業發展概況
11.2.2 自主可控布局
11.2.3 經營效益分析
11.2.4 業務經營分析
11.2.5 財務狀況分析
11.2.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1.2.7 公司發展戰略
11.2.8 未來前景展望
11.3 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11.3.1 企業發展概況
11.3.2 自主可控布局
11.3.3 經營效益分析
11.3.4 業務經營分析
11.3.5 財務狀況分析
11.3.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1.3.7 公司發展戰略
11.3.8 未來前景展望
11.4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11.4.1 企業發展概況
11.4.2 自主可控布局
11.4.3 經營效益分析
11.4.4 業務經營分析
11.4.5 財務狀況分析
11.4.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1.4.7 公司發展戰略
11.4.8 未來前景展望
11.5 北京東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5.1 企業發展概況
11.5.2 自主可控布局
11.5.3 經營效益分析
11.5.4 業務經營分析
11.5.5 財務狀況分析
11.5.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1.5.7 公司發展戰略
11.5.8 未來前景展望
11.6 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1.6.1 企業發展概況
11.6.2 自主可控布局
11.6.3 經營效益分析
11.6.4 業務經營分析
11.6.5 財務狀況分析
11.6.6 核心競爭力分析
11.6.7 未來前景展望
第十二章 中國自主可控行業投資分析
12.1 自主可控投資現狀分析
12.1.1 集成電路投資并購現狀
12.1.2 集成電路基金投資動態
12.1.3 自主可控行業投資增速
12.2 自主可控細分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2.2.1 5G行業投資機會
12.2.2 半導體行業投資機會
12.2.3 軍工行業投資機會
12.2.4 云計算投資機會
12.3 自主可控行業投資策略
12.3.1 自主可控投資策略
12.3.2 集成電路投資策略
12.3.3 CPU領域投資策略
12.3.4 操作系統投資策略
第十三章 中國自主可控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3.1 中國自主可控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13.1.1 自主可控總體發展前景
13.1.2 細分行業發展機遇分析
13.1.3 ERP自主可控發展前景
13.1.4 數據庫自主可控趨勢
13.2 2023-2027年中國自主可控行業預測分析
13.2.1 2023-2027年中國自主可控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3.2.2 2023-2027年中國自主可控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圖表目錄
圖表1 大安全組成部分
圖表2 網絡安全參與主體
圖表3 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
圖表4 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互聯網廠商
圖表5 2017-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6 2017-2021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圖表7 2022年GDP初步核算數據
圖表8 2017-2022年GDP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9 2017-2022年GDP環比增長速度
圖表10 2017-2021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1 2021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圖表12 2021-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13 2012-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增加值增速情況
圖表14 2020-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增加值分月增速情況
圖表15 2012-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情況
圖表16 2012-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情況
圖表17 2012-2021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情況
圖表18 2021-2022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
圖表19 2021-2022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增速
圖表20 2021-2022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累計增速
圖表21 2021-2022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
圖表22 2014-2021年軟件業務收入增長情況
圖表23 2020-2021年利潤總額增長情況
圖表24 2014-2021年軟件業務出口增長情況
圖表25 2020-2021年軟件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增長情況